
EOD系列之项目篇05|资金来源问题决定EOD项目生死,但融资渠道有待创新突破
合规、可靠的资金来源对于EOD项目犹如“粮仓”之于“兵马”,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缺乏资金来源渠道、总体投入不足这类瓶颈问题也是国家进行EOD试点的初衷。但从已披露融资细节的项目来看,大部分项目仍然走的是PPP项目融资的办法,融资模式基本没有区别,而融资渠道也依然是老一套。

合规、可靠的资金来源对于EOD项目犹如“粮仓”之于“兵马”,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缺乏资金来源渠道、总体投入不足这类瓶颈问题也是国家进行EOD试点的初衷。但从已披露融资细节的项目来看,大部分项目仍然走的是PPP项目融资的办法,融资模式基本没有区别,而融资渠道也依然是老一套。

EOD项目现行与PPP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EOD入库有一定的金额限制,但在实际情况下突破原则的项目数量不少,尤其是不少选择不入库的项目,项目金额规模朝着百亿以上“试探”。那么,想搞一个大项目,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EOD致力于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推动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可以说,“融合”是EOD项目的关键要义,而且融合的两方,一方是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一方是关联产业,关联产业要反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

根据辰于统计的数据来看,虽然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参与了前两批EOD试点,但总的来说,有的省份项目数量超过十个,有的省份只有一两个,“一个数量级”的差别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但是却有一个问题浮现出来: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地方才能“高产”EOD项目?

自2021年EOD项目第一批试点以来,各地已经有了一些正在筹划或者正在实施中的EOD项目,但由于EOD发展时间短、案例少,大家对于EOD项目尚且没有一个直观、宏观的认识。为了解答这个疑惑,辰于对前两批试点以及部分非试点项目信息进行了搜集、汇总和分析,从项目的地域分布、项目内容、项目规模、项目融资、项目模式和周期、项目实施主体等维度对已有项目进行解读,形成《EOD项目系列之项目篇》,以此揭开EOD项目的神秘“面纱”和内在“规律”。

自2015年转型进入环保市场,再到2018年“豪掷千金”并购中联环境正式进入环卫装备行业,再到今天集环卫装备与服务运营于一身“城市美容师”,历经短短四年的发展时间,盈峰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环卫市场的新兴力量。展望未来,盈峰环境更是宣布将围绕“智能装备、智云平台、智慧服务”等核心,继续推进智慧环卫发展,推动构建环卫市场新生态。本文分享了盈峰环境是如何紧抓外部市场机遇,实现转型成功的四大关键因素。

省级环保平台看似“含着金汤匙出生”,有强大的“靠山”,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都能够通过资源聚合快速解决,然后雄踞一方。但经辰于调研发现,省级环保平台的业务开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一些省级环保平台深受再发展的问题困扰,主要包括“头重脚轻”、“方向不明”、“大而不强”、“集而不团”和“难接地气”等五个困境。

通过对中国环境企业50强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在业务布局上,水务、固废、工业烟气治理、绿色金融与科技是这些企业布局较多的行业,分别达到43%、22%、14%、14%,生态修复和双碳则较少企业布局,分别为6%、1%。





在您的邮箱收到最新洞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