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在2015年就首次出台相关政策,但在2018年发布《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后才开始集中发力,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为545亿。
海岸线治理是最值得关注的细分市场。虽然过去几年内市场规模不大,在百亿左右,但随着海洋生态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开始探索海岸线占补平衡制度等治理方式,此类政策一旦出台,为补充开发占用的海岸线,治理需求将持续存在。叠加“十三五”期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
当前海岸线项目内容有利于工程、园林企业,随着项目范围扩大,固废、水务企业也可入局。海岸线治理项目集中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三个方面,已经进入市场的工程企业和园林企业,通常具有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等建筑业企业资质,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是他们的强项。但随着治理要求的提高,海岸线治理项目远不止于此。近年来“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等概念的提出,让海岸线治理上升到海岸带综合整治的层次,包括对重要海湾、河口海域、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旅游区毗邻海域和大中城市毗邻海域等的综合整治和修复。这些新的治理内容和需求,在等待水务、固废等环保企业入局。
海岸线治理也将迎来精细化管理时代。2017年出台的《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实施海岸线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的理念,是我国海岸线管理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迈进的初步探索。对政府而言,应试行推进海岸线分类分级精细化,对企业而言,可以寻找与政府合作、开发“互联网+海岸线”系统的机会,将物联网等环境监测技术用于海岸线管控,推动行业向信息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