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被动为主动:借投资项目后评价之机,推动企业高质量增长

导读

对项目进行投资后评价早已不是新鲜事,尤其是那些以政府或国有企业为主体进行投资的生态环保项目。早在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就编制印发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北京市国资委也于2012年4月出台了《北京市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各企业相继出台了内部管理办法,并将此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

得益于深耕生态环保行业数年的专业服务经验,2019年开始,辰于作为咨询公司协助了数家国内领先的生态环保企业开展了数次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这多少显得有些“不务正业”,却也反映出企业对投资项目后评价这项工作所赋予的新期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投资项目后评价作为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增长的利器,而不像过去仅仅是被动的应对内外部检查。咨询顾问的专业知识、结构化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无疑有益于这些工作的开展。

本文分享了我们为企业提供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经验,提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四大关键,具体包括:

  • 明确目标,选恰当方式
  • 量化指标,用数据说话
  • 多维分析,对标找差距
  • 及时反馈,谋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生态环保市场进入下半场,越来越多的项目将陆续投入运营,高质量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新课题。辰于愿意分享我们服务于领先企业的经验,协助企业化被动为主动,从应付内外部检查,到以投资项目后评价切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管理提升、模式创新、运营转型、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切实提升项目乃至企业整体的水平。

为何进行投资项目后评价?

以投资项目后评价为切入,总结经验、提出对策、提升能力,将为企业的高质量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有三大作用:

一是找出差距,总结经验: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系统调查和全面回顾,与投资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可以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进而总结经验与教训。

二是对症下药,提出对策:从提升项目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针对出现的主要差别和变化,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同时为后续投资项目论证、决策、实施等工作提供借鉴。

三是举一反三,提升能力:从管理流程、组织分工、工作指引、报告模板,量化评分等五个方面规范投资后评价工作,提高投资项目论证决策和实施水平,持续提高未来投资项目收益水平。

如何进行投资项目后评价:四点建议

明确目标,选恰当方式

投资项目后评价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企业应根据既定目标与资源投入,选择恰当的评价类型。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项目一定要详细后评价,也不是所有的项目一定要找外部机构(很多简化后评价都是由公司内部的审计或风控部门负责)。

简化后评价目的是为了分析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检查投资有效性、程序合规性、管理到位率,为详细后评价提供参考。一般由相关部门提供简化后评价模板(如数据对比表),由项目公司自行填写后上报,再由相关部门核查。

详细后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自身对比分析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更是在此基础上,横向跟业内标杆对比,总结经验教训,为公司长效发展提出建议。因此,详细后评价的工作周期长、工作量大、程序严格,涉及部门和人员更广,通常会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独立后评价。一般而言,需进行详细后评价的项目大致分为以下七类:

  • 对行业有较大影响的项目;
  • 投资大、条件复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
  • 长期不能建成或不能投产的项目;
  • 重大技术改造/改扩建项目;
  • 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 对环境、社会产生影响较大的项目;
  • 其他有指导意义的典型项目。

专项后评价是指对一些特殊类型项目进行的后评价,例如股权投资、安全环保、节能减排、海外投资项目等。这类后评价与普通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不尽相同,通常委托专业的、独立的后评价公司开展。

量化指标,用数据说话

据了解,很多企业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投资项目后评价所覆盖的阶段、评价事项进行了明确规定,但要将这些规定转变为实操性更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仍要动一番脑筋,可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一是因地制宜,根据项目特点优化评价事项。例如,像环卫这样没有或少工程建设的项目,如何进行项目实施阶段评价呢?根据经验,实施阶段是为达到运营所进行的动态准备过程,而运营阶段更偏常态化、稳定性动作,因此可将接收进度、作业工艺、资源配置等作为项目实施阶段的评价事项,而运营阶段则主要对成本、质量、安全控制等事项进行评价。

二是细化事项,层层分解指标。优化事项还不够,还需要细化事项,分解至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直到成为可量化、易操作的指标,并明确评分标准、所占权重等关键要素。以对环卫项目的项目管理水平评价为例,可进一步细化为资源配置、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资金支付等5个维度,并最终细化至车辆及设备配置比率、车辆及设备闲置率、各类业务人员配置比率、设备使用效率等28个可量化的指标(见图1)。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资料等信息是否真实、全面是决定投资项目后评价质量的基础。信息获取应全面覆盖项目立项、决策、准备、实施、运营等各阶段,并通过收集整理、现场核查、深度访谈、专题研讨、在线问卷、客户调研(如当地政府、市民等)等方式多方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见图2)。

多维分析,对标找差距

拿到信息之后,如何进行分析评价是重点也是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分析法、逻辑框架法、层次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成功度分析法等(见图3)。其中,对比分析法最为普遍,又可进一步细化为纵向前后对比法、横向标杆对比法

企业自评或专业审计机构通常采用前后对比分析法,“前”指的是项目立项决策时确定的目标、投入和产出效益等,“后”指的是项目投资完成1年后的实际效果,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可以明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前后对比分析法相对简单,因此得到的结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也相对有限,更值得借鉴的方法是,在前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与国内外同类型领先企业进行横向对标分析,找到差距,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辰于为某全国性环卫企业服务的项目为例,尽管其人均产值高于可研,达到预期目标,但对标其他同类型项目,发现这个项目虽然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却低于标杆值30%以上,项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人员工作安排及环卫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方面。横向对标分析难在行业平均水平及标杆值的获取,在此,辰于独有的绿色环保数据平台——辰数(www.chenyudata.com)可助企业一臂之力(见图4)。

除此之外,辰于专有的诊断工具COHI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业绩背后的组织健康状况。通过COHI这种更为科学严谨的新方法和新工具,不仅可以高效率的对企业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诊断,还可以和系统内同类型企业进行横向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差距,明确关键痛点,聚焦优化方向(见图5)。目前,COHI收录了100多家生态环保企业、超过1万名受访者关于对其所在企业组织健康状况的看法与建议,这在国内市场独一无二。欲了解更多,可参阅前期发布的《健康第一,行稳致远:中国生态环保企业健康指数调研报告》。

及时反馈,谋持续发展

“秋后算账”不是目的,通过投资项目后评价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迅速整改,同时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地解决深层次问题,才是应有之义;进一步,总结提炼项目成功或失败经验,推广复制至其他存量项目,同时减少新项目重蹈覆之,则更为可取。因此,及时与项目各方参与者(包括前期投资、设计、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等)进行沟通,而不是“遮遮掩掩、回避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分享本文